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百姓生活 > 正文

重庆特产如何搭“非遗”快车走出大山?

发布日期:2016/7/2 3:15:43 浏览:742

“”产业化难题

1传统工业如何工业化

2非遗传承人资金不足

3非遗传承人缺市场化思维

近日,我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新增1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39项国家级、388项市级非遗项目。

不过,翻开这本厚厚的非遗名录,我们发现有的已赚得盆满钵满,名利双收;有的却“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何同为“非遗”境遇迥异,如何让“非遗”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成了“非遗”传承者们忧心的问题。

成绩

荣昌陶远销30多国和地区

荣昌,安富街道,一个因陶器自宋代起就繁荣的地方。

拥有800年历史的荣昌陶,曾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2011年,这项古老的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荣昌陶正不断地焕发出“吸金力”。目前,在荣昌安富街道,共有陶瓷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每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古老的工艺,在这里变成一件件生活用品、工艺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荣昌,比陶器稍早成为国家级“非遗”的夏布,目前加工企业已有1300多家,从事种麻、绩纱、编织、销售的人员已达10万人,年产值16亿元,产品销往韩国、东南亚地区。

一块豆腐乳年产值8000万

距离荣昌250多公里外的古城忠县,一块豆腐乳正在不断“酿造”财富。“石宝寨”牌忠州豆腐乳,早已从一个地方品牌,变成在国内外市场与北京王致和等知名品牌竞争的大品牌。“现在一年产值8000万元左右。”忠州腐乳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代平告诉记者。

重庆的“非遗”,像忠州豆腐乳一样知名的不少。比如,梁平张鸭子、江津米花糖、合川桃片等,它们几乎都包含着几代人的故事。

遗憾

东溪腐乳销售仍困守綦江

不过,当你仔细翻阅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仍会有些遗憾:很多同样历史悠久、跻身“非遗”的特产始终不温不火,有的甚至尚未。

在重庆,有“非遗”头衔的豆腐乳有好几个:忠州豆腐乳、丰都仙家腐乳、綦江东溪腐乳。但綦江东溪腐乳年产值还不到忠州腐乳的十分之一。

“目前我们主要在綦江销售,尚未进入重庆主城的超市。”綦江东溪腐乳酿造有限公司厂长熊礼华告诉记者,解放前东溪镇上有10多个厂家生产腐乳,“现在只剩我们一家了。”即便现在“一家独大”,但年产值也仅五六百万元,只能养活二三十个工人。

灰豆腐传承人只能养家糊口

在彭水黄家镇一带,与灰一起炒制而成的灰豆腐是一道美食。然而,这种掺杂“灰”的制作方法,却成了灰豆腐发展的障碍。

“制作过程必须要用到草木灰或桐壳灰,现场灰尘很大。”彭水灰豆腐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树成说,他曾经想办个厂生产灰豆腐,但被告知生产环境污染大很难得到审批,他就放弃了。

现在,马树成在黄家镇经营着生产灰豆腐的小作坊,供给当地和彭水县城的餐馆,生意很好。但由于规模小,只够养家糊口。重庆主城有两家餐馆找他供货,由于没有密封包装,只能让对方到彭水县城拿货。

与马树成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奉节的肖永东,他是夔梳第四代传人。

“我祖父那一辈就已开厂生产夔梳,当年说起肖梳子远近都知道,后来到爷爷那一辈公私合营……”肖永东说,到他这一代,工厂已不存在。1993年,他打算复兴夔梳,筹集了2万元,找了20多个工人准备大干一场。但没多久就遇到资金难题,“买原料黄杨木需要大量垫资,养那么多人也要钱”。无计可施的肖永东只好辞退工人偃旗息鼓。

困局

传统技艺成为产业化掣肘

“坚持纯手工制作,生产规模就上不去。”武隆羊角豆腐干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梁启超告诉记者,他的手工作坊没有机器,就是为保持产品细腻、柔韧的口感,但每天产量仅1吨左右。而另外两家用机器生产的厂家,一天产量就可达3吨。

“人工费越来越高,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熊礼华说,綦江东溪腐乳的发展同样受制于传统手工制作。如果不坚持传统手工制作,还是传统的味道?肖永东表示:“不用手工做就不是夔梳了。”马树成也说:“有机器能解决灰的问题?没想过。”

资金不足传承者不懂市场

荣昌陶和夏布之所以发展得如此好,与政府的支持密切相关。其实,上世纪末荣昌陶一度处于“低谷”,产量大幅萎缩。在生死边缘,荣昌县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等举措,逐渐让荣昌陶焕发新的生机。

“我们的项目本身有市场价值,但是缺乏资金、政策支持,靠自己很难做起来。”肖永东说,对于夔梳的产业化发展,如今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同样,马树成想把灰豆腐小作坊做成像样的企业,但当了一辈子手艺人,他不懂如何运作企业,甚至连如何成立公司也不清楚。

出路

传承精华用好机器的“手”

“传统技艺的传承应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想办法用科技的手段承接传统技艺。”黄代平说,在合理的融入科技后,其实机器制作与手工制作的原理都一样,区别只在于是机器的“手”还是人的手。忠州豆腐乳之所以能走出国门,首要原因就在于多次改进产品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打造了全自动化生产线。

“当然,在自动化生产中,我们保留了传统的精华。”黄代平说,从清朝时期就保留下来的“菌种”便是豆腐乳生产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好酒也要会吆喝,品牌营销、广告宣传必不可少。”黄代平说,去年,他引入“工业旅游”模式,每天接待几百人参观,塑造品牌影响力。

“我们已进入盘溪批发市场,接下来跑销路、打广告是主要任务。”梁启超也告诉记者,如果销售得好,会考虑多增加工人扩大产量。

政策扶持撬动民间资本激情

在重庆,大多数非遗项目传承人,其实都是马树成这样的手艺人。要靠他们一己之力完成产业化,似乎有点艰难。

“非遗项目要实现产业化,就离不开技术投入、资金投入,这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黄代平说,首先需要当地政府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才能撬动民间资本的激情。

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非遗处处长王发荣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将重点到渝东北、渝东南调研当地的非遗项目传承和产业化发展情况,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扶持政策的出台。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