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重庆企业 > 正文

德国专家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莫言得诺奖,他如何回应

发布日期:2022/11/14 17:02:52 浏览:135

来源时间为:2022-11-13

德国专家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莫言得诺奖,他如何回应

2022-11-1304:09:15来源:

陕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至好友和朋友圈

顾彬是著名的国外汉学专家,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学提出最多批评的汉学专家。在顾彬看来,以他的世界文学标准评价,中国当代作家毛病太多,尤其是不懂外语导致语言非常差,总之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没有地位。

在各种访谈和博客中,顾彬总是贬低中国当代文学,发表了《中国小说在德国是庸俗文学》《中国当代作家不知道人是什么》《中国作家应该沉默20年》等“惊世之作”。在中文媒体上,《重庆晨报》发表的《德国汉学教授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新闻报道更是掀起轩然大波。

后来,顾彬多次澄清:自己所说的“垃圾”并不代表所有中国当代文学,指的只是“美女文学”。但结合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小说)的种种言论,却不难看出他确实持的是否定、贬低的态度,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根本达不到世界文学的水准。

那么,莫言于2012年获得世界文学最高奖项——诺别尔文学奖之后,顾彬又是如何回应的呢?顾彬作为著名的外国汉学家,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又到底意味着什么?

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1945年,顾彬出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市。1966年,顾彬入明斯特大学学习神学两年后转入维也纳大学改学中文。据说,顾彬在大学期间该学中文是因为开始接触并慢慢爱上唐诗。几年后,顾彬获波恩大学汉学博士学位,论文便是《论杜牧的抒情诗》。

之后,顾彬来到中国,在北京语言学院进修汉语。几年后,顾彬翻译了《鲁迅选集》,凭借汉学研究成为了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出版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在中国担任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特聘教授。

顾彬曾自豪地说:我曾经根本不知道中国文学,连鲁迅是谁都不知道,直到我学习中文后,才开始对中国文学有所了解。如果我放弃了,在德国也就没有第二个人研究中国文学了。

但事实上,顾彬虽是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但他在研究方面成果非常有限。他主要的贡献是将中国散文和诗歌翻译到了德国,尽管翻译的水准如何要打个问号。而顾彬被公众熟知,则是因为他总是贬低中国当代文学。

2006年11月底,“德国之声”中文网发表了《德国汉学权威另一只眼看现当代中国文学》。“德国之声”对顾彬进行采访的原因是“想听顾彬说一下中国文学存在的问题”,顾彬自然也就顺着话题往下说。

顾彬认为,中国作家不懂外语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这样根本没办法看外文版的作品,对外国文学的理解和了解非常差,为什么这些年中国没有伟大的作家,问题就在这里。此外,顾彬还认为当时中国流行的一些文学是垃圾。

2006年12月11日,《重庆晨报》针对顾彬的“垃圾论”发表了题名为《德国汉学教授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一文。一石激起千层浪,顾彬的这次发言很快演变成为了轰动一时的“顾彬事件”,成为了文坛持续数年之久的热点话题。

对此,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反击,如刘再复在《驳顾彬》一文中毫不客气地写道:

有个名叫顾彬的德国人,很像“愤青”(有人干脆称他为欧洲愤青),在中国当代文坛里混迹了几年,作了一个粗鄙的、绝对本质化的判断,说中国当代文学是一堆垃圾。因为这垃圾论,我才知道顾彬。所以一见到顾彬,就想到垃圾。读过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人,只要不存傲慢与偏见,当然都会明白,这个耸人听闻的“垃圾论”乃是践踏中国当代文学的欺人太甚的独断论。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顾彬本人也多次进行回应,表示自己说的并不是所有中国当代文学,而只是部分文学,如女作家卫慧、棉棉等人所代表的“美女文学”。但值得注意的是,顾彬在澄清这个问题的同时,又继续在研讨会、采访以及文章中贬低中国当代文学。

2007年3月26日,在人民大学举行的“汉学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讨会上,顾彬再次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出了猛烈批评,但遭到了许多在场者的反对。几天后,顾彬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采访,抛出了“中国作家最欠缺的是语言”“我评价的标准是世界文学标准”“中国作家应该再沉默20年”等观点。

顾彬认为,中国作家不会外语,看的都是翻译成中文的东西,不能了解一个外国作家的语言水平会有多高,导致作品的语言非常糟糕,与世界水准相差很远。中国作家的毛病是,他们不知道用词和字,要不太多或是太少。中国可能要等300年,才可能有一个很好的白话文作家。

顾彬的观点其实是令人费解,中国作家不懂外语就会导致语言很差?就算是语言要提高,要学的也不是外国作家的语言,而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优秀作品。至于中国要等300年才能有一个好的白话文作家,这明显是对白话文历史一窍不通,认为新文化运动之后才有白话文。

对于白话文的历史源流问题,100年前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就说得非常清楚:

我们要知道,一千八百年前的时候,就有人用白话做书了;一千年前,就有许多诗人用白话作诗作词了;八九百年前,就有人用白话讲学了;七八百年前,就有人用白话做小说了;六百年前,就有白话的戏曲了;《水浒》《三国》《西游》《金瓶梅》,是三四百年前的作品;《儒林外史》《红楼梦》,是一百四五十年前的作品。我们要知道,这几百年来,中国社会里销行最广、势力最大的书籍,并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程、朱语录,也不是韩、柳文章。乃是那些“言之不文,行之最远”的白话小说!这就是国语文学的历史的背景。

事实上,顾彬之所以一再贬低中国当代文学,并不是因为他对中国文学有多么深入的研究,只是因为持着所谓的“世界文学的标准”,以西方人的优越居高临下看待中国文学。那么,他所谓的“世界文学的标准”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顾彬曾这样说过:冰岛,50万人口,就有一个人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可以这样说,我的标准就是冰岛。由此反推,中国文学之所以入不了顾彬的法眼,正是因为还没有中国作家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尽管大家都知道,是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能真正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学水准,但不得不说,中国人确实有非常深的“诺奖情结”。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故事也流传甚广,如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奖是因为老舍去世了,沈从文曾获得提名……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此时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顾彬又是怎么回应的?他是否仍贬低莫言的创作?他是否仍看不上中国当代文学?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顾彬对莫言的评价非常低。顾彬曾说,莫言的主要问题是,他的作品根本没有思想,不过是对西方文学的拙劣复制。此外,顾彬还认为:

莫言没有足够驾驭语言的能力(没有像北岛的诗歌语言那样对中国文学语言具有革新意义,也没有王安忆的语言那样精巧独特),运用的文学形式俗陈老套,叙事庞杂冗长(延续甚至模仿各种写实主义传统衍生的形式,以讲故事为主,篇幅过长)。

莫言获奖之后,顾彬在接受采访时明显收敛了很多,不再那么不可一世地贬低中国当代文学。顾彬表示,是因为自己对文学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才对莫言的作品有所苛求。自己对小说不止在情节上有所期待,更期待独特的叙事语言。

对于莫言作品的思想性和批判性,顾彬竟然也改口了。他表示:自己毫不怀疑莫言作品的思想性和批判力,只是对莫言有更多的期待。此外,顾彬还认可了莫言对鲁迅的继承,但期待莫言有更大的突破。

总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顾彬对莫言及其他当代作家的评价虽然没有完全改口,但态度无疑温和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或许,这样是莫言获诺贝尔奖的意义之一——让外国人在随意贬低中国当代文学之前会有所顾忌。

当然,无论莫言是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顾彬之流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都对我们没有多大意义。因为那些汉学家依照的,不过是西方文学对作品语言、形式和精神表达上的标准。中国叙事文学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往往会被他们忽视,甚至是被贬低成“垃圾”。

最后用莫言的一句打油诗作为结尾:卅年文学如何说?垃圾深处有黄金。或许,这就是莫言对顾彬的回应。

最新重庆企业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