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重庆旅游 > 正文

揭秘莆田商帮:不仅垄断医院还垄断重庆鸡公煲、木材等行业

发布日期:2016/7/31 6:01:30 浏览:459

“改革开放”之后,商业政策逐步放开,忠门镇的人离开家门的越来越多。

重庆鸡公煲5月11日,闽龙陶瓷总部基地,里面有大量莆田人从事经营活动。记者王嘉宁摄

李国宝称,1979年,他带着隔壁家的一个年轻人一起来到北京做蒸笼。晚上住在郊区,白天坐车到城里。3年之后,李国宝陆续把自己的儿子和侄子带出来做生意。开始做木材生意。

“当时,我主要在湖南、福建等地找原材料,发货到北京,孩子们在北京负责加工销售。”李国宝称。

李国宝介绍,忠门人做一个行业,是会打通整个产业链,有的寻找原材料,有的进行运送,有的做加工,有的销售。整个产业链上都是我们的人。

忠门人带着木材进京,还被当时的媒体报道记录了下来。据《法制日报》1994年的特刊曾发表的《“游击队”与“正规军”的较量——记莆田农民跻身全国木材市场的历程》中报道,1982年春,莆田人从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大批运松木到北京。

当时的北京正在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木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

1985年,国家开放了南方集体林区木材市场,允许林农和集体的木材自由上市,实行议价议销。

《法制日报》的前述文章称,1986年春,1000多名忠门人就到云南思茅、大理等地,分割包围各地主要产材县和部分国有林业局的经销部门,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包销了当地的大部分木材。1986年3至10月,忠门人平均每天发运一百个车皮木材,为北京亚运场馆建设输送了大量木材。

不过,在当时,木材还属于国家重要生产资料,并不允许个人或未取得许可的单位经营、倒卖。

带着木材进京的忠门人遭遇了政策难题。

《法制日报》的文章中,记录了忠门人的解决方法:1985年底,忠门商人带着从莆田开具的外出许可证和当地工商部门核发的“经销竹木制品及半成品或南方木材”的营业执照,和曾有过业务往来的中国农建公司北京分公司达成“挂靠”协议:由莆田人组织木材资源,寻找经营场地,自行销售,每户每月缴纳1200元管理费和百分之三的营业税。农建公司北京分公司则为莆田人经营代签合同,盖租地章,提供银行账号和发票。

除了从南方运木材外,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莆田人涌向大兴安岭,把过火的木材全都买下来、运出来,从中赚了大钱。

李国宝称,莆田人中从事木材行业的,又大部分是忠门人。时任福建省省长苏树林曾在2013年称,据统计,莆田人大约占据了全国木材市场70的份额。

最新重庆旅游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