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重庆资讯 > 正文

扶贫先扶智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

发布日期:2016/12/8 13:31:11 浏览:564

核心提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峡深山高,一直以来属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在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理念支撑下,彭水县以“小财政

核心提示

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峡深山高,一直以来属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在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理念支撑下,彭水县以“小财政办大教育”的决心,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精心打出教育扶贫“组合拳”,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课改,切实改善教育民生,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一项项帮扶举措暖人心扉、一批批项目资金立竿见影,优质资源随时共享、优秀教师跨校流动……初冬时节,走进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彭水县)城乡的学校,处处都能感受到教育扶贫带来的新变化。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强教,这一精准扶贫的创新性攻坚战,正在彭水教育系统全面铺开。今年以来,彭水县教委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市教委在教育扶贫工作方面的重要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教育扶贫工作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立足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与提质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彭水自治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按照“1 6 4”扶贫工作职责要求,狠抓办学条件达标、保障要素升级、内部环境治理、教育质量提高,全面推进教育扶贫精准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有学上”

标准教室、标准宿舍、标准餐厅,新楼房、新操场、新绿地……从彭水县城出发,沿着国道319线大约30分钟后来到历史古镇郁山镇,在新建的镇政府办公楼旁,就是郁山中学新建的教学楼群,走进校区,一栋栋具有中式风格的建筑,从房屋结构到教室楼道到消防设施都是按新的要求设计,功能区分科学合理,在中式屋顶的称托下,整个校园显得既传统风味又有现代气息。

优良的办学条件,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支撑。

近年来,彭水县立足“抓建设、强基础”,加快改善办学条件。自2011年以来,彭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39.77亿元,在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一所所学校旧貌换新颜,美丽校园遍布城乡:彭水一中、职教中心相继建成,彭水中学扩建,在校高中生由六年前的6千人发展到现在的1.5万人,困扰了彭水高中教育多年的瓶颈就此打破;以新城建设为契机,推进生态核心区学校建设,民族中学新校区、彭水第一示范幼儿园、第四小学、长滩小学等9个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优质教育总量不断扩大。

据了解,彭水县严格落实“三个增长”法定要求,教育支出年均增幅高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4.2个百分点。坚持“小财政办大教育”,先后建成投用汉葭中学、彭水五小、思源实验学校等重点工程,建成36所寄宿制学校,全面消除城乡学校D级危房。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互联网覆盖率达100,建成1765间“班班通”教室、217间“六大功能室”。

今年以来,彭水县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16年以来,争取教育专项资金4.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落实教育建设资金保障。通过继续加快推进县镇学校扩容和“全面改薄”等重点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例如,郁山中学、高谷中心校、彭水中学B校区扩建等8个校舍建设项目竣工投用;彭水二中学、民族中学B校区、彭水第一示范幼儿园、长滩小学、彭水三小综合楼、彭水四小扩建等10个项目有序推进;完成“全面改薄”项目42个,累计建成校舍8.6万平方米;解决68所学校4.6万学生饮水问题。同时,在学校布局调整中充分考虑学生“就近入学”问题,落实城镇小区同步配套建设幼儿园相关措施,保证每一位学生就近就地上学。我们欣慰地看到,彭水县通过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加快改善办学条件,使教学设备更为先进,互联网覆盖率更高,这也让身在贫困山区的师生告别了资源匮乏、通讯不便的落后时代,享受到现代化、信息化的优质教育。

完善资助体系,确保“安心学”

14岁的黄闯,是彭水县思源实验学校初二学生,家住彭水县靛水街道文武黄沙村,家里面只有他和妹妹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靠打零工收入送兄妹二人上学,自从兄妹二人升入初中学校后,费用增加不少,让他的父亲倍感压力。不过,如今在学校兄妹二人都享受了住校生生活补助每年1300元,再加上营养改善计划,中午午餐还有国家补助4元。“这些补助给我减轻了不少压力,不仅孩子能安心上学,我也能安心打工,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黄闯的父亲由衷地感慨说。

在彭水县,像黄闯这样受到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有很多。

“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不断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无忧,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彭水县教委负责人表示,他们切实把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作来抓,作为当前一段时间内教育工作领域的重点工作来抓,全力做到教育精准扶贫“精准化”,让扶贫补助金真正发放到位。

今年以来,彭水县教委采取多形式强化资助政策宣传。他们通过2次召开教育扶贫工作校长会,安排部署教育扶贫工作;开展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专项培训,参加培训92人;通过《彭水日报》刊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开信,并张贴到每个场镇和班级;进班、入校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宣传,发放贫困学生资助宣传单;广泛动员学校、教师进村入户,继续开展“千师访学”活动,把贫困学生资助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切实加强贫困学生资助信息管理,通过建立贫困学生资助电子化管理平台,学校、主管部门设立信息更新和查询入口,将各个学段、每名学生家庭困难原因和受助情况全部录入系统,实行动态管理,为教育扶贫信息共享提供条件。并严格规范贫困学生资助资金管理,认真开展贫困学生摸底调查,核对受助家庭贫困状况,坚持公开公示,确保资助对象精准,不重不漏。实行资助兑现事前审查,打卡发放,防止资金跑、冒、滴、漏。认真建立资助资金“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并严格执行。

此外,积极实行资助金发放“双告知”制度,由学校告知家长,在兑现各项资助的同时,学校填写《2016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告知书》告知家长,并由家长签收,学校留存回执;由部门告知乡镇,学期资助结束后,县教委将资助学生明细表告知乡镇和街道,实现信息互通和精准帮扶。并持续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通过推行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县属国有企业集中管理,解决食堂运行问题,今年以来,划拨中央膳食补助资金4027.5万元,实现农村义教学校5.49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据统计,2016年全县发放各类资助资金9790.26万元,惠及学生5.59万人次。重点抓好大学贫困新生资助工作,2016年大学生一次资助662.5万元,惠及1427人次;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5698人,贷款合同金额4119.92万元,切实让众多贫困家庭学生感受到教育资助的温暖阳光。

实施资源共享,确保“上好学”

抓教育扶贫,关键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其中,师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当前,我县一些学校仍旧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的状况。”彭水县教委负责人坦言,这些学校难以吸引优秀教师,现有的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教学观念和方法缺乏创新,并存在音美体英等课程师资缺乏的现象,教师队伍综合能力与新的课改要求存在差距。

为促进校际之间教育资源互补,缩小校际之间教育差距,实现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彭水县教委积极实施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切实把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在教师的选拔补充、待遇保障、教育培训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介绍,彭水县积极实施城乡学校“1 1 N”集团式帮扶体制,已组建“8所名校”帮扶26所薄弱学校的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内学校管理互通、教学互动、师资共享、质量同进、考核同步,带动农村学校发展。切实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师资建设,今年通过积极改善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结构,公开招聘教师187名,特岗教师50名,吸纳和委派支教老师66人,累计交流教师92人,到彭水顶岗实习28人,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青年教师紧缺问题;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全年参与“国培”、“市培”和县级相关培训累计达9000余人次,提升了全县中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遗余力地整合资源,强化校园建设和改善,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千方百计整合资金,关爱贫困家庭的学生全覆盖,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孩子都圆读书梦……彭水县通过开展教育精准化扶贫工作,不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成人教育扶持发展,初步实现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安心学”、“上好学”的目标,育人质量不断提升。

通讯员窦向军记者杨登平)

《扶贫先扶智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相关参考资料:
扶贫 扶智 教育、扶贫组合拳、组合拳 绿色扶贫、扶贫先扶智、扶贫扶智、教育均衡组合拳、扶贫扶民风、科技扶贫扶农、扶贫扶到点子上

最新重庆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