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重庆企业 > 正文

4月“最美巴渝

发布日期:2016/6/1 8:28:33 浏览:535

5月30日下午,在上百名市民的见证下,2016年4月“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发布会在沙坪坝区沙坪公园举行,黄在碧、毛杰、蒋威正、蒋朝辉等10组获得殊荣的感动人物来到现场,与市民他们在获评“感动人物”之前的心路历程。

她坚持12年义务清扫公厕,她说——

人人文明社会才能和谐

一身朴素的打扮,一头花白的头发,64岁的黄在碧看上去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有着一个坚持12年义务清扫公厕的故事。

说起与公厕“结缘”,黄在碧回忆道,2003年她与丈夫从云南回到重庆,在沙坪坝区西永场老街买了两间旧房,作为养老的住所。但这旧房没有厕所,要上厕所,就得到附近的一座公共厕所里去。

“我第一次进这厕所,就被这厕所的脏惊住了。”黄在碧说,满地都是粪水,从粪坑里爬出来的白色的蛆,脚一踩下去,就有好几只被踩死。“我用手捂着鼻子,不敢下脚进去。”

看不惯厕所这么脏,想到天天都得用,从第二天起,黄在碧便主动承担起义务清扫的职责。她说,天天看到它干干净净,心里才舒坦。

于是,12年前的决定让黄在碧坚持到了现在。虽然在最初也遭到了子女的强烈反对,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无论是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她都没间断过。厕所的水龙头、灯泡坏了,她主动买来换上,遇到下水道堵塞的情况,亲自去疏通,从来不嫌脏不怕累。

黄在碧说,她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如厕时更卫生、更舒心。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地创建卫生城市,希望人们在使用公厕时能多加注意一些,一个小小的行为就能让环境变得更好,“只有人人都做到文明,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

他们28年坚守乡村麻风病院,他们说——

病人总要有人治“麻风病”,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病种。然而在大山的深处,有这样一对父女,他们一直守护着这群受人歧视让人恐惧的麻风病患者,他们就是蒋威正和蒋朝辉。

活动现场,蒋威正、蒋朝辉父女俩手牵着手缓缓走上舞台中央。尽管二人不苟言笑,但依然能从他们的言语中看出,他们对医生这份职业的热爱。

1987年,蒋威正从一名乡村医生变成了巴南区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医生。在这家当时重庆唯一的专门收治麻风病人的医院里,简陋的条件、繁杂的工作、有限的收入,让许多和蒋威正一起进入大山的青年退却了,陆续调离。但蒋威正一次次地放弃了走出大山的机会,在麻防第一线一干就是28年。

2004年,女儿蒋朝辉大学毕业后,她本可以去位于城区的巴南区中医院或是另外一家福利院工作,条件都比父亲那里好不少,但父亲的辛劳最终让小蒋下定了决心留在了医院,与父亲一起扎根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一线。

如今,老蒋已经62岁了,退休之后又返聘。他说,当年在医院种下的黄葛树,现在要两个人才抱得住,而女儿也已经结婚生子,现在是医务科长。

“本来麻风病就容易受到歧视,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来这里工作。”蒋朝辉说,搞一辈子麻风病工作,晋升很难,收入也不高,“但病人总要有人治,我会跟父亲一样,始终坚守在这里。”

2016年4月“感动重庆月度人物”事迹简介

1、为聋哑人搭建沟通之桥的志愿者——毛杰

毛杰,男,34岁,涪陵区聋人协会志愿者。

2003年,毛杰认识了同事聋哑人汪平。为了与同事更好地沟通,他学会了手语。此后,他走进聋哑人的世界,发现他们难与外界沟通,便帮助他们打电话、找工作、就医、订餐等,做他们与外界的“传声筒”。2007年,他正式加入涪陵聋人协会,立志帮助更多的聋哑人。

2、坚守乡村麻风病院28年的父女医生——蒋威正、蒋朝辉

蒋威正,男,62岁;蒋朝辉,女,33岁,巴南区皮肤病防治院医生。

1987年秋,蒋威正从一名乡村医生变成了一名麻风病医生。那时,女儿蒋朝辉还不满两岁,她常在住院部围墙外玩耍。2004年,女儿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城市的工作,与父亲一起扎根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一线。如今,老蒋已年过六旬,退休之后又返聘;小蒋也已结婚生子,现在是医务科长。父女两代人用他们的青春守护着麻风病人,践行着消除麻风病的誓言。

3、勇救落江女子的年轻士官——卢君剑

卢君剑,男,29岁,忠县石宝镇临江社区人,西部战区某部三级士官。

3月20日,从部队回家探亲的卢君剑带着儿子在江边玩耍,在听到从江边传来救人的呼喊声后,他立马跃入江水中将落水者救起。卢君剑将落水者安全送回家后,便悄然离去。落水者名叫龙德芬,在苏醒后经多方打听才得知自己的救命恩人是卢君剑。卢君剑参军11年,在部队曾荣立过2次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

4、合力援救溺水者的大学生——周玲军、杨阳、黄佳乐、幸娟

周玲军,女,18岁;杨阳,女,17岁;黄佳乐,女,18岁;幸娟,女,17岁,重庆电信职业学院大一学生。

3月18日7点40分,周玲军在经过学校卫星湖时,听到有人呼救。她急忙奔向湖边,发现有人溺水,来不及多想,她立即跳进冰冷的湖里,奋力向落水者游去。随后,她和另一名下水的同学杨阳一起,将落水者从水里拖上了岸。上岸后,两名同学黄佳乐、幸娟来到落水者身边,开始为其做心肺复苏,使其渐渐恢复了意识,在120急救人员赶来施救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5、着力乡村教育的暖心教师——谭淋尹

谭淋尹,女,30岁,石柱县金竹乡小学教师。

2010年8月,谭淋尹考入教师队伍,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金竹乡小学任教的6年间,她用满怀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以校为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从参加工作起,她便利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着力关注乡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资助山区困难学生,累计为山区学生捐衣捐物1000余件。

6、清扫公厕12年的义务清洁员——黄在碧

黄在碧,女,64岁,沙坪坝区西永街道永兴社区居民。

2003年3月,她与丈夫从云南回到家乡,在西永场老街买了两间旧房作为养老的住所。旧房没有独立厕所,只有附近有一座公共厕所,但公共厕所无比肮脏。从搬到旧房的第二天起,她就主动承担起义务清扫公厕的职责。每天她都会拿着扫帚先把厕所清扫干净后,再用水桶提水来冲洗厕所。

7、知恩图报的“诚信哥”——王星钢

王星钢,男,39岁,渝北区双龙湖街道绿茂社区居民。

2006年,为筹钱为患癌的父亲治疗,王星钢不得已在网上“借款”,两个多星期共募得44424.52元。网友的爱心帮助王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2007年4月,王星钢把剩下近1万元的善款捐给了彭水县的小学生董世强。2009年,父亲去世后,他开始攒钱还钱,目前已经找到24名热心网友,并还款16000多元。王星钢说,“之所以坚持兑现诺言,是不想让那些有意伸出援手的好心人失去信心”。

8、热心为福利院义务服务的“抢修尖兵”——杨孟

杨孟,男,38岁,南岸供电公司配网抢修班班长。

抗洪抢险、地震救灾、重要保电、故障抢修、用电安全宣传……从事抢修工作17年来,只要客户有需要,杨孟总是默默地冲在前面,把责任扛在肩上,成为了南岸供电公司名副其实的“抢修尖兵”。2012年,他代表南岸供电公司与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共建“雷锋服务站”,5年来,他坚持义务为福利院老人服务。

9、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村支书——熊尚兵

熊尚兵,男,53岁,开县长沙镇齐圣村村支书。

熊尚兵18岁时外出做柑橘生意,成了全村少有的万元户,在他的影响、带动和帮助下,齐圣村出了一大批生意人。2001年,他回乡发展,希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2004年,他当选为村支书。经过10多年的拼搏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他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齐圣村从一个县级贫困村、镇级二类村发展成为开县的示范村、镇级一类村。

10、让重庆“车灯”唱响全国的耄耋老人——周传勋

周传勋,男,83岁,北碚区朝阳街道解放路社区居民。

周传勋是重庆传统曲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庆“车灯”的传承人。与“车灯”结缘的60年里,他不但埋首于川渝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还投入到民间文艺的推广传承中。他深信有教无类,他的学员来自社会各阶层,只要感兴趣愿意学都可以加入。去年底,由他创作的“车灯”作品《把重庆‘车灯’来介绍》在“感动中国——第三届全国群众文艺展评活动”中摘得铜奖和最佳人气奖,让重庆“车灯”唱响全国。

(本组图片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作者:杨铌紫

《4月“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发布》相关参考资料:
最美护士 评选 5月5、6月最美的地方、4万年最美、最美绕指柔4、汉巴渝高铁、汉巴渝、重庆巴渝民俗文化村、风正巴渝、巴渝子弟兵 新闻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企业
最新重庆企业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