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重庆资讯 > 正文

常书鸿与他的《重庆大轰炸》唤醒观众对于战争的切肤之痛

发布日期:2015/10/1 10:55:03 浏览:628

现代油画大师常书鸿,出身于杭州,驻防旗人。自幼喜欢艺术。1927年去了法国,后来考上里昂中法大学公费生,毕业后取得里昂市公费奖学金,并转入法兰西艺术院士、新古典主义大师劳朗斯等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继续深造,留学十年。与徐悲鸿、林风眠、常玉一样,为旅法中国艺术家的代表人物。
所不同的是,常书鸿也是中国文艺界的先驱人物,是敦煌艺术的“守护神”。在留学期间,常书鸿就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他严谨写实的绘画技巧,不仅使他荣获了里昂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展览一等奖与劳朗斯画室第一名,更先后在里昂及巴黎沙龙获得三枚金奖及两枚银奖,作品至今仍藏于庞毕度中心及里昂美术专科学校,许多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难能可贵的是,常书鸿获得了令人羡慕的荣誉与良好的生活条件,却始终不忘报效祖国。他志存高远,于30年代归国后,并没有像其他同才安于做艺术教授,而是励志于保护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在40年代以后,常书鸿建立了敦煌研究院,并用近五十年的生涯呕心沥血推动敦煌文物的保育及学术研究,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敦煌艺术。他是中国美术史上兼具绘画、考古、保育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人物。
重庆大轰炸》创作于1938至1942年间,正是介乎于常书鸿归国之后与赴任敦煌之前,正是规避战火而身处陪都重庆的时期。是以独立艺术家的身份创作的油画,非常稀贵。
当时,中日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中国虽然失去半壁江山,但日本亦耗尽了自身兵力与资源。为了迫使中国投降,日本对重庆发动了长达五年半的高空轰炸,相比1940至1941年德军发动的伦敦大轰炸(TheBlitz),规模有过而无不及。
艺术家亲睹兵战凶戮,遂以绘画纪录切身经历。此作呈现常书鸿本人,以及夫人陈芝秀、女儿常沙娜、儿子常嘉陵,一家四口在轰炸中仓皇逃生的情景:妻子因家园被毁而遮面痛哭不已,作为丈夫的画家则力保怀中小儿安全,依然看不清面色;女儿年纪虽小,却因为战火洗礼而显得早熟,镇定地侍立在侧,并看守着家中仅余的一点财产。
画家毫不掩饰自己的平凡与狼狈,揭露战争之残酷、侵略者之丑恶、平民之无助……以真诚打动观者。画家以粗犷率性的笔触,宣泄劫后余生的波动情绪,更辅以泼洒、滴流之技巧,强化画面凌乱感,以配合轰炸过后漫天硝烟,流动残喘的狼藉景象,更透过背景墙上的标语,直指“是谁毁了我们的家园”的疾呼。
1941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参加二次大战,中国作为盟军亚洲代表,在美国境内多次进行抗战宣传。1942年11月11日至27日,纽约现代美术馆(MuseumofModernArt,MoMA)举行了一场名为《抗战中国的艺术》(FightingChina)的全国巡回展览。
从现存的展品清单可知,《抗战中国的艺术》的作品大部分为版画和水彩,油画仅占6幅,常书鸿的《重庆大轰炸》则清楚见于展品第四号(CH’ANGSHU-HUNG:Artist’sFamilyaftertheBombinginChungking.Oil),按清单拼音推测,同场参展的还有吕斯百、吴作人、张安治等人的作品。
此次展览由美国总统罗斯福派遣代表威尔基(WendellLewisWillkie)到访重庆,透过全国文艺协会理事长张道藩推荐,挑选当时由中国艺术家创作之85件作品赴美参展。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夫人张乐怡、中国驻纽约大使于梭吉、苏联驻美大使费道舜、以及美国援华联合会会长麦康尼等作为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其外交意义不言而喻,展览获得广泛的媒体关注与重视,博物馆至今仍存有《纽约时报》(NewYorkTimes)及《纽约世界电讯》(NewYorkWorldTelegrams)之档案纪录。《重庆大轰炸》为常书鸿早年的杰作,抗战期间曾代表中国展出于纽约现代美术馆,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由于长期投身考古及保育工作,常书鸿的存世油画数量珍稀,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常书鸿《重庆大轰炸》(拍品编号1004)拍品以940万港币落槌,(此前估价HKD250万—350万),创新了艺术家个人拍卖记录。
《重庆大轰炸》从画家个人经历出发,唤醒观众对于战争的切肤之痛,其艺术感染力无国界之分,至今依然撼动人心。常书鸿以匹夫之责将自己与他的《重庆大轰炸》载入画史,一同被载入史册的,还有常书鸿与用他的艺术生命谱写的敦煌传奇——不可磨灭的民族精神。

最新重庆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