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重庆资讯 > 正文

尸体冷冻50年后重生?起底国内首家人体冷冻中心

发布日期:2021/5/2 14:45:28 浏览:477

液、肝脏、精子和小块细胞组织在冷冻状态下形成冰晶,但却无法让整具身体都不结冰。

2007年,俄罗斯“人体冷冻术”研究小组的一名加热工程师帕维尔·谢巴科夫和莫斯科塞切诺夫医学院教授泰普科霍夫在研究中,发明了一种由混合惰性气体组成的“冷冻保护者”介质。这些混合惰性气体包含着氩、氪和氙,当这些惰性气体注入人体细胞后,一旦接受冷冻,它们将变成果冻状物质,从而防止人体中的水分结成“冰晶”。

据《真理报》报道,在一次实验中,一只注射了惰性气体的实验鼠被冷冻到了-196摄氏度的低温,接着科学家将它的温度渐渐升到零摄氏度,然后再将这只实验鼠的心脏移植到了另一只老鼠的身上,那颗移植的心脏立即开始了跳动。科学家对这一实验重复进行了10次,几乎每次都取得了成功。

那么俄罗斯科学家为什么不干脆将整只老鼠进行复苏,让它的心脏在自己体内跳动呢?据谢巴科夫称,复苏冷冻动物,还面临最后一道难题,那就是这些惰性气体会在血管中产生气泡。当冷冻老鼠的体温上升到零摄氏度或更高时,老鼠血管中就会充满了这些惰性气体的气泡;如果混合惰性气体中还有氦气,那么老鼠血管中的气泡将更多,所以老鼠无法复活。这一问题需要通过精心挑选混合气体的成分、压力和加热速度来解决。

已故的上海理工大学退休教授、国内“制冷及低温工程”首批博士生导师华泽钊曾经指出,通过人体冷冻实验实现有朝一日的逝者复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因在他10多年前发表的论文《人体细胞的低温保存与冷冻干燥》中已阐明:生物体按照复杂程度分为细胞、组织、器官、人体,按照目前低温生物医学的水平,大部分细胞以及部分组织能低温保存,但是器官还未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低温保存。

曾参与展文莲和刘爱慧实验的外科专家孙文宇也认为,目前的人体冷冻实验,尚在初级阶段。他和华泽钊在“复活”假说上提出了几乎相同的保守观点:“人体的组织、器官、细胞在冷冻实验时需要的条件不同,实现瞬间均匀的玻璃化状态是很难的。”

所以,“冷冻术”真要实现突破,关键不是让外行看热闹,把个体冷冻后装到特制的罐子中去,而是要有内行的门道,先能够让器官“复活”。这方面,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在努力。

2019年英国《自然》杂志评出当年科学界至关重要的十个任务,其中之一名为内纳德·舍斯坦,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被称为“重启大脑的人”。舍斯坦率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从死猪身上取下的大脑中存在脑电活动,于是在猪死后很快取出脑器官,并注入氧气和一种冰冷的防护剂,由此使猪大脑至少得到部分复活。

不过,后来舍斯坦对于媒体避之不及,因为后者一直在报道中暗示,研究人员在制造永生,或是像巫师一样待在奇异的实验室里,里面摆满各种装着活体大脑的瓶瓶罐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虞梦奇(特约撰稿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

上一页  [1] [2] 

最新重庆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