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重庆旅游 > 正文

《娇阿依》IPTV歌城专区上线传承文化唱响乡村振兴新旋律

发布日期:2019/12/17 18:24:33 浏览:791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央视网、爱上传媒、各地IPTV分平台共同承办的大型全媒体活动《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火热开启了音乐故事作品展播活动。

自9月29日起,《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征集而来的音乐故事作品陆续在中国IPTV平台和央视网的《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专区上线。其中,由中国IPTV重庆分平台选送的城市音乐故事作品《娇阿依》今天已在活动专区上线,《娇阿依》通过彭水的民族音乐印记,多角度呈现了苗族文化以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所焕发出的崭新面貌。

巴渝民俗文化村

一首民歌诉说彭水历史文化的独特基因

“山歌不唱哟就不开怀哟,娇阿依……”曲调自然奔放的《娇阿依》,是广泛流传于彭水县一带的苗族民歌,展现了苗家儿女的热情淳朴。曾两次入围央视青歌赛原生态决赛,多次参加国内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作为巴渝优秀民间艺术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娇阿依》与苗族民歌相近,又异于其他地方苗歌的特性,源于彭水厚重的历史文化基因。

巴渝民俗文化村

上古时期,九黎族、三苗族、盘瓠氏等部落相继进入这一地区,与当地族群交流融合,形成了今天彭水的苗族先民和文化。唐代时,巴歌楚辞又在这里交汇。北宋诗人黄庭坚诗词中所描述的“画鼓催春”,即反映了当时采茶人即兴而歌的情景,“遍舞摩围、递歌彭水”则与今天彭水苗族踩花山节,唱苗歌跳苗舞的习俗相近。从远古萌生的《娇阿依》,见证了这方水土民族民间文化的悠远璀璨,也见证了苗乡儿女的激情浪漫。

巴渝民俗文化村

一次采集工作让鞍子苗歌载入非遗史册

彭水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不仅拥有全国最大的苗族传统建筑群——蚩尤九黎城,还是“鞍子苗歌”的发祥地。“鞍子苗歌”植根于我国西南苗歌特质基因,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价值,在民众中及周边地域颇有影响,代表作有《娇阿依》《花线囊》《过山号》等。歌中所呈现的劳动场景、生活场景、爱情场景在时代变迁中不断丰富,但又守着文化的灵魂,体现着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

巴渝民俗文化村

由于彭水成立自治县,国家要求出五大集成,当时在县文化馆工作的孔庆余,负责带领全县20多个文化专干到全县收集民歌。以《娇阿依》为曲牌的大量苗族民歌被收集到《彭水民歌集成》中。如今,这些“鞍子苗歌”已成为重庆市民族文化重要品牌之一,政府按照传统习俗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举办鞍子苗歌赛歌会,使这一特色文化得以较好保护和传承,并于2014年正式申报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巴渝民俗文化村

一代代传承人以苗族文化带动乡村振兴

作为红色革命老区,彭水的民歌中还流传着不少红色歌谣,其曲调和《娇阿依》相近,红色传承和文化传承代代不息。彭水自治县文化馆非遗办负责人、阿依山娃组合核心歌手刘淇境表示,苗歌传承是责任是义务也是他热爱的事业。为了将歌曲更好地传承下去,刘淇境依托彭水民族、文化、生态三张名片,将传统民歌进行改编提升,和新一代美丽的苗族姑娘“娇阿依”一起登上新的舞台。

巴渝民俗文化村

以“娇阿依”为代表的彭水民族文化带动了众多民间艺人,让很多非遗传承人从田野走上舞台,也让各地涌来的游客品味到丰富醇厚的文化大餐。这种良性的互动推动了彭水民族文化的进一步整理和提升,成为带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当地的精准扶贫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巴渝民俗文化村

从上古走来的苗族民歌《娇阿依》,用它高亢嘹亮的声音唤醒了彭水的摩围山和乌江水,也唱响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时代新篇。接下来,《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又将展播哪些佳作?着实令人期待!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IPTV全力打造“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专属EPG在全国IPTV平台落地,并对全量节目进行推荐报道。专区涵盖直播、点播内容60余首,4K资源若干,从而完整展示各地区团队倾力打造的音乐故事专题纪录片及周边内容,通过展示精美壮丽的城市画卷,讲述丰富多彩的城市故事,让观众在聆听歌曲的闲暇惬意中,享受一场荧幕上的旅行。

巴渝民俗文化村

目前,《娇阿依》已在学习强国“每日一曲”中进行展播,后期还将有更多与众不同、精彩绝伦的音乐故事作品陆续上线。更多精彩尽在中国IPTV,敬请期待。

巴渝民俗文化村

最新重庆旅游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