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重庆旅游 > 正文

四面山水绿色江津

发布日期:2023/9/4 12:34:17 浏览:30

来源时间为:2023-08-24

洪海湖冬韵

江津区位于重庆市西南,地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长江黄金水道127公里,有闻名遐迩的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近年来,江津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扎实推进生态建设与保护,以全新的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曾先后获得“中国花椒之乡”“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市级森林城市”“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重庆市环境保护模范区”等荣誉。一张张亮丽的生态名片彰显了江津生态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把人居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人们共识。2017年,江津区委、区政府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

江津区坚持把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作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有效载体,围绕“五地一城”奋斗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民参与、全力推进,积极探索森林城市建设新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区委、区政府把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成立了以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统筹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建设工作落地落实。

2018年10月,区政府印发了《江津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分年度组织编制实施方案,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森林城市建设各成员单位按照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打表推进,销号管理。

通过连续5年的建设,累计完成营造林6.2万公顷。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五大体系24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让绿色铺满山川

为高质量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任务,江津区启动实施了国土绿化提升三年行动(2018—2020年)、长江生态屏障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一批重点工程,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增绿添园”行动,不断拓展绿色空间。

中心城区渐渐增多的公园、街头绿地,让城市生活更加富有诗意。近年来,江津区以街头绿地提质、坡坎崖绿化美化为抓手,因地制宜、科学绿化,努力构建“一江绕城、三屏护城、四带绿城、六团靓城、八山融城”的城区绿化格局,形成了城景交融、山水一体的城市特色。截至2022年底,新改建城市绿地544.65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增加到43.60。

2019年12月,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该村以“红色文化”为引擎,以“绿色生态”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花椒、水果、蚕桑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协同发展,高标准建成独具特色的国家级美丽乡村,描绘出一幅乡村美、产业旺、村民富的美丽画卷。

变绿变美的不仅仅是郎家村。近年来,全区乡村围绕三年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绿化美化工程,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拆违地,见缝插绿,建设了一批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小微公园、公共绿地,使全区村庄林木绿化率增加到54.98。杜市镇湘萍村等12个村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中山镇四合村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四屏镇四面村等49个村获“市级绿色示范村”称号。

张灿彬扶摇直上(四面山)

在全面完成三年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的基础上,2021年,江津区启动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程,着力解决长江两岸水土流失治理难、造林绿化水平低、城乡生态修复困难多、生态屏障功能脆弱等问题。力争到2030年,“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5。目前,已累计完成营造林2.48万亩。长江沿岸逐步呈现“一江碧水、层林叠翠”的生态美景。

让“小花椒”变成“大产业”

花椒是江津引以为傲的特色农业,已成为重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张“名片”。

江津是著名的“中国花椒之乡”,辖区先锋镇素有“中国花椒第一镇”之称。先锋镇花椒种植起步于1978年,经过零星种植、试验示范、规模发展、基地建设几个阶段,现已发展到12.8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青花椒种植镇。全镇6.5万人,从事花椒种植的占80;全镇有青花椒深加工企业13家,从事深加工的有1.2万人;从事市场营销的有3000多人;负责对外技术支撑的有1200人。江津区现有花椒种植面积53万亩,2022年鲜花椒产量36万吨,产值37亿元,涉及椒农28万户、62万人,已建成10个镇、区级花椒出口示范基地。小花椒成为全区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除此以外,江津区还发展茶叶、种桑养蚕、中药材等绿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重庆市金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桑树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田间地头给桑树施肥。每年4月到11月是基地季节性用工期,附近村民来基地为桑树除草、施肥、修枝、采叶,增加收入。公司总经理朱代金于2018年从外地回家乡创业,投资种桑养蚕,已经流转农民土地2000余亩。

“现在主要业务是生产桑叶茶和蚕丝被。”朱代金说,种桑之初,没想到政府会在政策、技术、销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目前桑叶茶已经远销北京、深圳等地。谈及未来打算,朱代金信心满满地表示,扩大桑树种植面积,做大桑叶茶和蚕丝被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增加种养附加值,形成品牌效应,带领更多农民一起富起来。

江津区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大户投资、农户参与的方式,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吸引了瑞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荞杨蚕叶开发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发展绿色产业,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走出一条产业发展、企业获利、农民增收的合作共赢之路。2022年,江津区林业总产值达90亿元。

让美丽江津永葆生机和活力

位于江津区石蟆镇清源宫旁的香樟树,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江津区通过采取设置围栏、堵洞修补、清理枯枝等措施,对其进行了复壮保护。古树因树干粗壮、长势良好,被评为重庆森林旅游“十大树王——旅游形象代言树”,成为石蟆镇一大景观。自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以来,江津区按“一树一策”要求,组织编制了《古树复壮保护实施方案》,对318株古树进行了复壮保护。

江津区高度重视包括古树在内的森林资源保护,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健康发展。区林业局、四面山森林资源服务中心与西南大学、南川药物种植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在全区范围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对丰都车前、疏花水柏枝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进行专项调查研究。经植物本底调查,四面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331种,其中,四面山赤车、稀柱毛楼梯草、四面山楼梯草、雌伞楼梯草、圆微叶楼梯草、正宇楼梯草、江津楼梯草、四面山薹草、四面山梅花草等9种植物为近几年来发现的植物新种。

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落户江津。通过生物多样性监测,江津区发现蛾类新物种3种和新亚种1种,包括四面山狄苔蛾、四面山条刺蛾、芯语红鹰天蛾和怒江窗弄蝶四面山亚种。其中,“芯语红鹰天蛾”由四面山森林资源服务中心科研人员张超发现,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上发表,并以其共同扎根四面山的妻子张芯语名字命名,成为一段佳话。2022年,江津区还发现了重庆鸟类新纪录第517号黄嘴潜鸟;四面山红外相机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藏酋猴,为重庆市首次影像资料记录;观鸟爱好者在长江支坪段发现白额雁,为重庆鸟类第531号新记录。

为更好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江津区加强生态科普宣传教育,让“记录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观念深入人心。加强与重庆观鸟会、摄影爱好者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监测员,营造“政府 民间”共护模式。观鸟爱好者陆续在江津发现秃鹳、黑喉潜鸟、小天鹅、秃鹫等珍稀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连续11年来綦河江津段越冬。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让江津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下一步,江津区将继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融新篇章。(许云飞)

最新重庆旅游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