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机关事业 > 正文

国医大师郑新:重庆中医第一人-重庆市中医院

发布日期:2015/10/26 6:32:06 浏览:712

重庆市中医院院长左国庆表示,郑老的当选,填补了重庆市中医药界在国家级层面的大师级人才重大空白,既是对重庆老一代中医前辈辛勤耕耘的肯定和褒奖,又是对新一代中医人的激励,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原标题:国医大师郑新:重庆中医第一人

重庆市中医院

重庆市中医院

开栏语

健康,一个永恒的话题。21世纪,更是一个追求生理、心理完全健康的时代。

当下中国,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癌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与生命。

重庆晨报健康大讲堂》专刊的面世,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动全民大健康”战略思想的同时,通过重庆晨报社区报,邀请我市各大医院专家,对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进行一一剖析,并积极走进各大社区,打造社区医疗直通车,为重庆市民送健康上门,让市民与专家沟通渠道更为畅通、快捷,对各类疾病进行有效防治,引导市民更加权威、科学的健康养生。

专刊下设“名医讲坛”、“百科权书”、“寻医问药”3大板块,集权威性、实用性、服务性为一体,以为我市老百姓普及健康知识、打造“专属重庆市民的健康养生百科全书”为己任。

“名医讲坛”:旨在剖析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我们联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等医院专家,对癌症这一人类健康杀手进行全方位的解析,为广大市民普及防治癌症的健康知识。后期,我们还将普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

“百科权书”:在这里,我们将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各类关乎健康的相关知识,为你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寻医问药”:打造一个患者与医生相互交流的平台,让沟通更便捷!目前,我们已联系重庆市内多家医院,为各类患者“寻医问药”。市民如需“寻医问药”,可在工作日(9:00-17:00)拨打电话18523859304(罗义勤)。同时,我们还将不定期组织市内医院走进各大社区,实现“医疗服务进社区,把健康送上门”。

“国医大师”,即国家级中医大师,中医界的最高荣誉!在重庆,有且只有一位“国医大师”,他就是重庆市中医院的郑新。

日前,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提起“国医大师”这个荣誉时,郑老很谦虚,“这和我们肾病科整个团队的努力分不开。”

郑新,男,1925年5月生于河南省郏县。中共党员,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著名肾病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创始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

郑新热衷钻研岐黄之术,遍访名医,潜心研读,熟识典籍,同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黄星垣一起首开中医急症研究之先河,并执着于中医治疗肾病的长期探索,创立了“肾病三因论”和“肾病多瘀论”,成为重庆市中医防治肾脏病一代名家。先后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研制中药院内制剂10余种。

郑新长期坚守临床第一线,诊治患者多达数十万人次,遍布全国各地,海外华人也慕名前来求治。

2014年10月30日下午,有全国中医药界最高荣誉之称的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受表彰的30名“国医大师”中,郑新荣耀当选。郑新老先生从医60余载,于九十高龄获此殊荣,实至名归。

重庆市中医院院长左国庆表示,郑老的当选,填补了重庆市中医药界在国家级层面的大师级人才重大空白,既是对重庆老一代中医前辈辛勤耕耘的肯定和褒奖,又是对新一代中医人的激励,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我只想当一名好医生”

虽已90岁高龄,但郑老思路清晰、谈吐不凡,尽显大家风范。“我只想当一名好医生。”郑老是河南郏县人,1947年考入河南大学医学院学习西医。

1949年,正在攻读大学的他决定南下投身到革命事业中,来到了重庆,成为一名部队卫生员,为广大解放军提供医疗服务。每当遇到一些重症和疑难杂症而束手无策时,郑新时常会痛恨自己当初没能系统完成大学的学习。因此,他发奋努力,终于在1954年考入四川医学院医疗系深造。

1957年,学有所成的郑新进入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一护校工作。第二年,为响应中央号召,他加入了重庆市第二届西学中班学习,毕业后在重庆市中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直到退休。1962年,郑新师从重庆市著名中医唐阳春,其中医造诣日渐深厚。

为何从西医转而学习中医?

郑老乐呵呵地解释道,“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真的很神奇。”1953年,郑老在西南卫生医疗预防处工作,有一次打球不慎将左手腕关节挫伤,疼痛难耐无法动弹。中医科的医生用银针在伤处附近扎了几下,没想到第二天,他的左手腕居然痊愈了。中医的神奇,激发郑老学习中医的浓厚兴趣。

“中医西医应各取其长”

在学习中医的同时,郑老还广采百家之言。他认为,专中不西不全,学术应互相渗透,取其长。

在医治肾病和中医内科急症方面,经过多年刻苦钻研,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临床实际,大胆创新,研发出一套系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和制剂配方。郑老和他团队研制出了一系列的院内制剂——清热解毒针、参麦针、针液养阴针、火把花根片等,对外感高热、感染性休克、心绞痛、心律失常、休克等急症和慢性肾炎都有显著的效果。其中,参麦针从1978年开始研制,在8年漫长的时间里,经过了药理试验、动物试验和用于人体之后,正式投产。至今,该针都还是国家指定的中医院急症抢救指定药品之一。

其后,郑老又专注于肾脏病的中医治疗,先后研制出“肾病Ⅰ号”、“肾病Ⅱ号”治疗肾小球肾炎,研制的“补肾胶囊”、“肾衰灵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延缓肾脏病的发展,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他精湛的医术受到认可,常有外省市甚至东南亚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医。

上世纪80年代,郑老主办急症学习班20余期,并受邀到上海、河南、陕西、河北等省市讲学,学员遍布全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将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撰写成文,在各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荣获多项科研成果奖,参编出版了《中医急症证治》、《中医急症大成》等医学专著。

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丰富的科研成果,奠定了郑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和中医急症领域的学术地位,在他的辛勤耕耘下,由他带领创建的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一路成长,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13年成为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跻身全国名科前列。

“仁心加仁术为良医之本”

郑老献身杏林60余载,即使年逾八旬时,仍坚守在临床一线。郑老退休前20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他的门诊量达14.6万余人次,参加危重病例抢救3900余次,疑难病例会诊9560余次,他收到的感谢信、锦旗数不胜数。

2000年,患者张某因患肾病综合征,身上长满疱疹,病情十分严重,到多家大医院寻求治疗,病情反而加重。万般无奈下,张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别人的指点下找到郑老。郑老采取内服外敷的办法,连透析都没用,便使患者彻底康复。14年过去了,张某依然健康地活着,一次都没有透析过。这些年来,张某每年都要多次去重庆市中医院,除了复查身体,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郑老道谢。用他的话说,“是郑老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所以每次到医院我都要找到他问声好、道声谢。千言万语都道不尽我对他的感激。”

2005年,医院收治了一位来自广东的儿童肾病患者,年仅五岁。这名患者深受尿血、浮肿之扰,曾先后到多家大医院检查治疗,效果不佳。亲眼目睹幼童遭受病痛之苦,郑老怜爱之心油然而生。根据诊断结果,幼童为风热犯肺、肾阴不足,郑老为其开了汤药,并结合患者特殊情况,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他自己研制的方药。短短10天,患者病情好转,水肿消失,患者家属认为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2006年,一位患者因乏力、腰酸软、晨起痰中带血、反复尿血24年前来就诊。经过郑老精心的治疗,疗效很好。数年后,他偶遇这位患者,听患者讲述她的病情一直很稳定,情况良好后,他深感欣慰。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郑老说,“仁心加仁术,才是良医之本,才是大医之道,才能济世活人。”

“人生必须有所担当”

“学习中医首先态度要端正,要戒骄戒躁,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中医需要积累,要学好中医,可能需要投入毕生的精力”在郑老看来,学习中医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修德”,二是“研术”。他反复告诫学生,学医先习德,学中医必须先“正心端品,怀仁去贪。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要先怜悯病人,替病人难受,要把病人的病当成自己的病一样看待,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痛苦。

在郑老的家里,饭厅的整面墙壁都被一个大书柜填满了,里面层层叠叠堆砌着厚薄不一,新旧不同的医学书籍。“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无止境永不自满”是他的格言。为了及时了解医学学科发展和提高自身医术,他自费订阅各种医学期刊,勤学苦读,至今仍每日手不释卷,精心钻研,常有新的学术简介与同行分享。

“人生在世,必须有所担当。作为中医人,理应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心,尽一份力,尽一份责任。”这就是郑老最真实的内心写照。

在结束采访后,记者不由得想起了中医界有人说过的一句话,“走近国医大师郑新,就是走近一部内容丰富的厚重医书”。

花絮

他是好中医也是好丈夫

郑老为人正直,事业心、责任心强,对中医事业呕心沥血,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工作上他十分严厉,工作之余,他是一位和蔼可亲、温和善良、重情义的人。

现在,郑老夫妇已进入鲐背之年,但他夫妻二人仍相敬如宾、伉俪情深。郑夫人身体较弱,眼神也不太好了,郑老就包揽了大部分家务。不仅如此,郑老还是夫人的“眼睛”,时常在耳边提醒夫人注意脚下;夫人也心疼郑老,经常陪他出门散步、打太极。夫妻二人相互扶持行走夕阳,共享晚年。

重庆晨报记者吕璐通讯员罗行

最新机关事业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