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机关事业 > 正文

2022年重庆人社系统十大创新案例出炉

发布日期:2023/2/15 15:52:04 浏览:170

来源时间为:2023-02-14

2022年以来,永川区人力社保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加快建设服务型部门。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基础上,积极探索“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社银”“社税”集成联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创新开展“社银”集成服务,实现“就近办、多点办、快捷办”。在行政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分中心建立“社银”集成服务综合窗口,即时办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银行等13家“社银”合作银行联办事项。在全区建立24个线下“社银”服务网点,同步办理社会保障卡申领、激活、挂失与解挂、养老保险账户维护、养老工伤待遇资格认证等高频服务事项,全年提供集成服务26万人次。

二是探索推进“社税”集成办理,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在行政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分中心设立4个社税综合窗口,将涉及人社、税务等多部门关联的参保、选档、缴费等“单项事”整合为服务企业和群众“一件事”,集成办理,大幅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和跑动次数,得到企业和群众普遍认可。自2022年11月28日窗口设立至今提供集成服务2万余人次。

三是建立联席机制,实现数据集成共享。坚持召开月调度会、季联席会,年度评估服务实效。通过线上、线下适时交互对接数据,用电话、QQ、微信等方式与税务、银行协商处理联办业务中的问题,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

大足区:选能人、树典型、靓品牌让劳务经纪人迸发新活力

2022年,大足区持续深化劳务经纪人培育工作,在选能人、树典型和靓品牌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劳务经纪人队伍。

一、聚焦需求导向,优化队伍建设

大足区精挑细选“能人”,把好劳务经纪政治关、入口关和业务关。一是注重推荐,优中选优。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单位推荐的灵活选拔形式推荐劳务经纪人,把好政治关。二是注重标准,优中选强。高标准制定《大足区劳务经纪人申报人员标准》,明确选拔办法、程序和申报标准5项,把好入口关。三是注重能力,强中选精。举办综合素质和专题业务结合的培训班,通过集中授课、现场交流的方式培训,把好业务能力关。目前,541人通过层层筛选后,314人成为储备劳务经纪人。

二、聚焦作用发挥,深化典型培树

注重通过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示范引领作用。一是规范考评,发现典型。制定考核评优和淘汰机制,实行“五星”管理机制。目前成功评定2星劳务经纪人1人,1星108人。二是重点培育,培养典型。推荐优秀劳务经纪人参加乡村振兴骨干人才等各类专题培训,营造“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良好氛围。三是精准挖掘,宣传典型。采取“深挖掘、精提炼、重宣传”方法,推选出带头人“霞姐”等杰出典型5人,讲好大足劳务经纪人故事。

三、聚焦能力提升,强化品牌建设

大足区通过“能人”带新、“红娘”牵线、“娘家人”解忧三大优化措施,持续做靓劳务经纪人品牌。一是“能人”带新,促进队伍成长。注重10年以上能干人师带徒,通过薪火相传培养新人。目前34名老人带领8组新人开展劳务经纪人工作。二是“红娘”牵线,助推配对成功。定期动态收集企业用工需求,畅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牵线搭桥渠道,4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229名务工人员成功搭乘返粤专列。三是“娘家人”解忧,彰显组织温度。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购买服务,向劳务经纪人下订单派任务,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兑现政策,对家庭条件困难人员开展关心慰问,强化爱心关怀。

江北区人力社保局:打造全市首家金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构建“人力资源 金融”融合发展新模式

依托江北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我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以江北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为契机,抢抓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业“千亿跃升”计划机遇,建设重庆市首家金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动人力资源与现代金融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既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也将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产业园经市人力社保局批准设立,由江北区政府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以“线上 线下 跨区域”为建设理念,围绕“3 E”的空间布局,倾力打造江北嘴“人力资源展示特区”、五里店“人力资源服务核心区”、铁山坪“西部金融中高级人才培训中心”和线上“智慧园区”。引进中高端人力资源机构,聚焦“引、育、留、用、转”等关键环节,为金融产业、金融人才提供定制化服务,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目前产业园签约企业有25家,确定线下入驻的有11家,其中锐仕方达、云企服等机构已正式进驻五里店园区办公。近期,嘉驰国际将入驻江北嘴园区。产业园建成后,预计首年平方产值约30万元,总营收达5亿元。

万州区人力社保局: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培育技能人才“生力军”

2022年,万州区人力社保局顺应全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全区经济发展“主战场”,着力培育大批技能人才“生力军”。

一是“产教训”深度融合。投资5.06亿元,启动万州技师学院申专达标和万州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引导区内技工院校围绕区内绿色照明等五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新增职业技能培训专业21个,与98家区内企业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精准直达保障区内企业用工1100余人。

二是“政企社”联动协同。推动技能培训与保障企业用工深度结合,收集区内企业培育需求8000余条,依托7家在万中高职院校和22家重点培训机构,培训企业职工4700余人次,帮助组企业工人实现“课堂”到“厂房”无缝过渡。推荐长安跨越成为全市首批自主培训试点企业之一。

三是“育选用”相互衔接。制定《万州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出台《万州区创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实施方案》,加快技能人才“引育留用”和劳务品牌打造,全区技能人才增至2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4万人,“巴渝大嫂”荣获人社部“我最关注十大劳务品牌”。

南岸区人力社保局:“三创新”成功申报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

南岸区从全市16个区县、全国35个地市中胜出,作为重庆唯一区县,成功入选国家示范项目城市(全国共20个地市项目),获得中央财政、市级分别不超过1亿元、2000万元补助资金支持。自今年7月成功申报以来,通过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模式创新高质量推动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形成“重庆经验、南岸示范”。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做公共就业服务提升示范。紧跟市局部署,创新推行“一库四联盟”工作机制,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库54万名辖区劳动力信息,就业、创业、培训和人力资本联盟成员单位超500个。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预计年底就业率92,技能劳动者总量占比30,公共就业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左右,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二是创新建设模式,做公共就业能力提升示范。围绕“双核一圈”(广阳湾就业服务核心示范基地、长嘉汇就业服务核心展示窗口、环重邮创新生态圈)建设,重庆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开园运行,依托清华校友会资源,创建南岸区“留创园”“博创园”,联动北京、上海、深圳建设人才飞地创新服务中心,打造“1 3”的南岸人才飞地服务模式。升级南岸智慧就业云平台,发挥示范项目带动就业、赋能发展作用。

三是创新资金投入,做提升就业资金绩效示范。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三级财政资金1.4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亿元,市级、区级财政配套资金各2000万元)带动国企投资2.6亿元,带动比近1:2。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示范项目资金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近14亿元,撬动比近1:4。

黔江区人力社保局:创新退休“双高”人才使用深化区域人才协同发展

为缓解“两群”地区高层次人才引留难的现状,黔江区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思路,推行“错位”引才,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为基石,重点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交流协作、鲁渝人才交流协作、高新区对口协同发展人才交流协作,探索创新退休“双高”(高级职称和高技能等级)人才使用,引导退休“双高”人才资源向我区流动配置。携手山东省日照市、四川省南充市、高新区三地开展以“‘黔’程再续、‘江’来共创”为主题的黔江区聘用退休“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与三地组织人事部门签订了人才交流合作协议,明确为退休“双高”人才发放英才服务卡B卡并参照《黔江区高层次人才激励办法(试行)》中第五类人才标准发放补贴。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市人力社保局和三地组织人事部门发布区内企事业单位退休“双高”人才需求100余个,协助我区中心医院、民族医院、职教中心、国维外国语学校等企事业单位聘用退休“双高”人才53名,为我区医疗、教育、文化等重要行业领域补充一批经验丰富、专业精湛的专业人才。

沙坪坝区人力社保局:“蓄水 调节”解决企业用工

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多次反复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人力资源流动性降低,就业增长动能不足,用工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沙坪坝区通过建立“蓄水池”、创新用工模式,有效解决企业用工,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用工冗余或短缺等突出问题,保障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一是聚力常态常效,整合人力资源“蓄水”。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做到企业情况、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要求、薪资水平“五清”。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深挖区外劳务资源,与贵州桐梓县、四川平昌县、成都武侯区和奉节县签订劳务用工合作协议,与3家技工院校、4家人力资源公司、13家技能培训机构共建用工“蓄水池”。目前,已入库人力资源3.9万人,其中,参加职业培训技能人员2.3万人,技工院校毕业生3200余人,人力资源充足、专业梯次齐备,较好满足了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企业用工保障。

二是聚焦应变应急,创新用工模式“调节”。顺应企业阶段性、季节性用工及疫情期间企业用工需求,探索推出共享合作和错峰调剂用工模式。同时,着重从劳动关系调整、社保衔接和劳工权益保障等方面加强指导,促成企业抱团互助,减少企业后顾之忧。今年来,已经达成青辰电器、重庆双高实业公司等7家企业间用工合作关系,调剂员工460余人次。

潼南区人力社保

[1] [2]  下一页

最新机关事业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