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重庆资讯 > 正文

这部电影让重庆被世界铭记

发布日期:2018/7/30 4:36:56 浏览:488

来源时间为:2018-07-29

历时8年等待、投资4个多亿的历史战争电影《大轰炸》终于要在8月17日暑期档上映了。

《大轰炸》的上映,绝非一部电影这么简单,对于一段历史、一座城市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可以说“一部电影影响一座城市”,影片承载着这样的使命感。

在二战时期的四大轰炸中,伦敦大轰炸、柏林大轰炸、东京大轰炸已陆续拍成电影,只有重庆大轰炸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还没有登上大银幕的轰炸,电影《大轰炸》的上映,填补了四大轰炸题材的最后一个空白。

然而,珍贵往往来之不易。《大轰炸》拍摄期间经历了资金链断裂等诸多困难,导演萧锋自掏腰包坚持拍摄,一度他的账户仅有一千余元,将自己变成了“中国最穷困的导演”……就这样,从剧本立项、拍摄、杀青、后期制作到最后定档,《大轰炸》让观众足足等了8年,也印证了完成这样一部电影的困难程度。

“我用生命中的8年来做一部电影,无怨无悔!”7月25日,导演萧锋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对记者说,他希望这是一部可以让中国观众挺起胸膛走出电影院的电影,也希望让更多年轻人重新认识一座城市。

有多少人了解重庆大轰炸

每年的6月5日,山城重庆的上空,都会响起一连串悲怆的防空警报声,如泣如诉。

1938年2月18日到1944年8月23日,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6年零10个月的空中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而1941年的6月5日,日军连续5个多小时的轰炸,致使在较场口防空隧道内躲避的无数重庆市民窒息而死,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六五大隧道惨案”,所以6月5日这一天,成为“重庆大轰炸纪念日”,警报长鸣,响在每个重庆后人的心间,提醒后人不要遗忘那段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在6年多时间里,日军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伤亡人数超过20000人。专家指出,重庆大轰炸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国家战事性质的“战略轰炸”和“无区别轰炸”,它比纳粹德国对伦敦的恐怖空袭还早了两年多。

作为如此重要的历史事件,“重庆大轰炸”在以往影视作品中也有表现,如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还有《记忆之城》《周恩来在重庆》《铁核桃》等电视剧。然而,《大轰炸》却是首部以“重庆大轰炸”为主线拍摄的电影。影片选择以小人物视角讲述这段历史,以老百姓烟火气的日常生活展现不屈的民族精神和重庆人乐观豁达面对生死的态度。

《大轰炸》的上映,对于故事发生地重庆及中国电影来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如何重现80年前的重庆

导演萧锋曾说过一句话:“历史质感和影片的细节,决定了这部电影的品质。”

为了忠实历史,影片从立项开始,摄制团队用了4年进行剧本打磨和筹备,“这期间我们换了六七个编剧,几乎把所有表达方式都试了,反复的过程也是对一个城市了解的过程。”萧导告诉记者,几年中他们多次到重庆考察调研,走访了磁器口、合川二佛寺、江津白沙码头等地,最终在象山还原出一个80年前的“重庆城”。

在这座搭建的“重庆城”里,1∶1还原了朝天门码头、重庆老茶馆、重庆民国街道等重要地标。“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但《大轰炸》展现出来的规模和格局,让特别邀请来的好莱坞大师级顾问都由衷地表示:‘没想到中国电影已经发展到刮目相看的地步。’”说到此处,萧导还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影片中有一个重要的场景就是军用机场,当国际巨星布鲁斯·威利斯长途飞行抵达象山片场,看到搭建好的重庆军用机场和四周竖立着近千米长、7米多高的特效拍摄绿背景时,他感到非常震撼!”为了还原轰炸的效果,剧组还动用了2万发电爆管、数千公斤炸药以及2000升汽油弹。

除了这些大场面,影片在很多小细节上面也努力还原历史真实。比如群众书写的口号,字体严格按照老照片的样子;隧道惨案的画面与重庆博物馆内的雕塑如出一辙;很多服装道具靠手工打造,小到还原飞机上的螺丝钉、群众演员用的道具、范伟嘴上叼的烟斗、老百姓玩的麻将等等。按照导演萧锋的要求就是,“每一个物件的细节都要反复确认,每一个演员的表演要符合历史特征。”

无论是剧本的软件打磨,还是服化道的硬件打造,在追求还原历史真实性方面,也包括演员的表演。据萧导透露,拍摄“隧道惨案”那场戏时,演员在隧道里的一层层挤压状态都是真实拍摄,“这种拍法很冒风险,大家已经不是在演戏了,每一条都拍得惊心动魄。”最终,这一片段在影片中有4分钟的呈现。两年前,导演和作曲到伦敦交响乐团录制电影音乐时,这4分钟的画面把交响乐团成员看得惊呆了,“他们当时就问我,这是真的(历史)吗?死了多少人?”

其实,导演萧锋不只满足于再现当年的历史,也不想把电影拍得很惨烈、很残酷,他更想表达的是小人物身上乐观豁达面对生死的态度。“有场戏是大家正在参加麻将大赛,这时防空警报拉响,因为每张桌上的牌面不同,在躲避空袭之前,还有人悠然地拿红布盖在桌子上,特写镜头是一个‘封’字。因为警报解除后,刚刚的麻将还要继续……”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萧导说“光喊口号是没用的”,一定要用生活细节、情感细节、交流细节等很接地气儿的东西去表达。

绝非一部电影那么简单

2015年,一张宋承宪、谢霆锋、刘烨、陈伟霆的合影照,在网上炸开了锅,四位男神的“军旅照”让网友大呼:“颜值爆表”“活久见”!

这一年,正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按照当初设想,2010年开始筹备的《大轰炸》本应该在2015年全球公映。这张照片的曝光,也吊足了观众对这部影片的期待。然而,由于中间经历了资金链断裂、导演被误诊癌症等诸多困难,致使这部作品一度消失在大众视野。直到今年4月举行的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上,宣布定档暑期的《大轰炸》才再次浮出水面,而关于这部电影在8年来经历的几次“难产”波折,也才被人们慢慢知晓。

记者在导演萧锋的微博上看到,4月19日他发了一篇《今天是我的生日》的博文,阐述了当时“自己拍的电影,跪着也要拍完”的决心。这篇文章透露了2014年大年三十那天,萧锋被诊断为癌症,当时他问医生的第一句话是“手术后可存活多久?如有3年,我就可以拍完《大轰炸》了……”还好,后来发现是误诊,但人生这么一个大起大落,却只是拍这部电影艰难的一个开端。

“2015年的拍摄,如同坐过山车起起落落,数度面对资方停止投资而濒临绝境。首次停止投资,我凭一己之力买下急需付款的两辆十轮卡车当道具车。搭建主场景朝天门码头时,投资方再次停止投资,使数百名置景工人无法开工,并不富裕的我用自己的多年积蓄顶了上去。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年春节过得是从未有过的悲壮!”

然而,更“悲壮”的故事还在后面:2015年6月3日,布鲁斯·威利斯乘坐私人飞机从美国飞抵宁波时,一千多人的剧组只剩一万五千元人民币苦苦支撑,连布鲁斯·威利斯入住酒店的定金都付不了……萧锋写道,“自2016年2月起,剧组就已无分文,断粮停炊。在随后压力重重的两年间,我经历了融资借款、抵押贷款、清仓股票,赎回投资基金、耗尽个人存款等一系列自毁程序,很快成为国内负债最多的导演。”不过,就算如此艰辛,萧锋也坚持没出卖转让《大轰炸》的剧本版权和拍摄权。

最让萧锋感激的是,拍摄中,包括布鲁斯·威利斯等大咖在内的所有演员都非常配合,在经费极度紧缺的状况下,主演们依旧在炎热天气严酷条件下精益求精地拍摄着,刘烨病倒了也要抱病上阵拍完。“军事化的管理也让剧组呈现了一种特有的拍摄氛围,很多演员都说,一到现场就感到气场太强了!”

经过了电影和个人身体的“九死一生”,导演萧锋说,“我现在已经‘百炼成钢’了!”眼看着《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主旋律影片崛起,《大轰炸》却一拖再拖错过最佳时机,萧锋告诉记者,等待的日子里他更多的感受是“无奈”,但同时,漫长的等待也给了他“精益求精”的时间——去伦敦交响乐团录制电影音乐、与韩国特效团队远程视频创作、奔赴好莱坞做后期……

好作品不怕迟到,8月17日观众走进电影院,是对《大轰炸》8年等待的最好回馈。

感受一座城市的生命的意义

6月5日,电影《大轰炸》在重庆提前举办了一场特别放映,一个70多岁的老婆婆看完电影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一部让我数次落泪的电影,演的是我们重庆人自己的故事。”导演萧锋告诉记者,在提前观影的业内人士和观众的回馈中,他听到最多的2个字是:“震撼!”

38年前,萧锋第一次来重庆,参与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巴山夜雨》。通过《大轰炸》的拍摄,他说自己又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筹备期间我来过数次重庆,查阅了大量历史相关资料,对重庆这座城市和人民越了解,就愈发认识到这座城市的伟大,就越有一种责任和使命,推动我一定要完成这部电影。”在萧锋印象里,重庆人的幸福指数很高,性格豁达,这与影片所展现的80年前重庆人民面对灾难时的乐观向上精神是一致的。

“用光影铭记那段历史,向英雄城市致敬。也想让更多现在的年轻人认识这座城市,引以为傲。”萧锋告诉记者,拍摄《大轰炸》的初衷,是希望更多人可以感受一座城市的生命的意义。

本报记者李霈霈本版图片来源:豆瓣

最新重庆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