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重庆资讯 > 正文

治理学生逃课当“内外兼修”

发布日期:2023/11/13 14:14:13 浏览:18

来源时间为:2023-05-1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何面对过失,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测定道德境界高低的尺子。

日前,网传厦门大学新版教务系统内推出“可举报同学签到情况”功能,引发广泛关注。该校教务处回应称,此事非学校行为,系与学校合作的校外公司私自在系统中加入该功能,目前该功能已关停,涉事公司已提交情况说明并向校方道歉,校方将发布通知向学生解释情况。

这则新闻触动了众多网友的神经,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三个相关议题的争论。

一是宽容逃课和不宽容逃课的双方展开的激烈辩论:“谁读大学没逃过课?”“为什么觉得大学逃课是理所当然?”“都读到大学了,还觉得大学教育和高中之前的教育一样只是读‘书’,那我觉得你的大学教育可能缺乏收获。”

二是质疑软件购买方的自证清白。在这个议题下,基本是清一色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观点:“甲方没要求,乙方会自己增加业务?”“学校没验收,就投入使用吗?”

三是对供货方背书的五味杂陈:“背锅公司!”“乐意背锅,软件公司在客户群体中的口碑怕是不降反升。”“背后的原因令人暖心:合作方自愿为了教育事业无偿加班多写几行代码。”

这三个议题,无意中都回避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当代的大学校园,学生逃课究竟是个别行为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高校对治理逃课现象该承担何种责任?又该采取何种既有效又道德的手段?

一连串被网友忽略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度。如果读大学是为了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学习知识就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的直接目标。当大多数学生树立了这样的目标,大学课堂就不至于要靠考勤来维系面子,软件公司也没必要煞费苦心研制监控学生签到的功能了。

如果是为取得文凭而不是为追求知识,如果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逃课也不影响毕业,那么逃课者就会习以为常,对逃课说不反而显得“另类”。如果形成了这样的舆论氛围,逃课被当作一种权利,对逃课的治理涉嫌“侵权”,那么原本简单的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逃课是一种“病”,得治。只是这种“病”的主体可以是一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不能一概而论。逃课的行为主体是少数学生,这个群体属于直接的“病号”;逃课也可能缘于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陈旧,或者传播手段单调,这样的知识传播者也可能是造成逃课现象的“病号”;第三维的逃课“病号”,还可能是教务部门设计的课程体系出现问题,课程安排不合理间接导致学生逃课。

对于唯文凭是求却不愿付出艰辛努力的学生,坚持高等教育的程序正义,规定学生完成应当接受的全部学时学习,这样的考勤虽然是外在的强制,起码可以避免文凭明显贬值。对于无故逃课的学生有所惩罚,这是对学生负责而非过多的干预。

学生逃课,任课教师也要有所反思。在知识迭代加速的今天,大学教师掌握的知识需要经常升级。作为知识传播者,如果不能把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对缺乏新意的知识感到乏味甚至产生厌倦情绪,逃课就成了一种“无声的评教”方式。

学生逃课,责任也可能与教务管理有关。当下高等教育基本实行了学分制,大类培养也在积极推进中,不论是学分制还是大类培养,实质是给学生选课的自主权。而实际情形是,学分制的课程,只能在本专业的“小锅”里有限地挑选;大类培养,本该是不分学科门类的学分累积,即在学校“大锅”里任选课程,但大多数高校只是两个相近学科的“内循环式”选课。

河面窄,河底浅,这样的“课程篱笆”不拆除,一些大学生要么逃课,要么就再现徐庶式“身在曹营心在汉”。心不在焉的学习,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治理学生逃课,需要重塑知识权威,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和神圣,只有他们崇拜知识才会渴求知识。为此,大学教师需要完善自身。康德将自己的“圆满”作为一项严格的对己义务,“圆满”意味着自己在各个方面的完善。这样的“圆满”虽然只是个远大的目标,对于教师来说却必须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教师为上好课下的功夫越大,他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越好,课堂教学效果好了,逃课的学生自然少了。

治理学生逃课,不妨改变现在的学费缴付模式,改用类似饭卡的刷卡付费模式,每一个学时刷卡付费一次,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付费制度,又通过按学时刷卡付费的方式把学生“请进教室”。这样的按学时付费制度,培养的是学生尊重知识、珍惜财富的习惯。付费而不听课,良心惩罚的是付费者自己。而开学一次性缴费,几天过后,一些学生再逃课就不那么“心痛”自己交的学费了。

造成学生逃课的原因多样,对于逃课现象的治理,需要从学生、老师、学校等多个维度“内外兼修”,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刘海明)

[责编:刘朝]阅读剩余全文()相关阅读您此时的心情新闻表情排行/开心0难过0点赞0飘过0视觉焦点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最热文章12345678910独家策划推荐阅读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2023-11-0910:22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2023-10-2411:06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2023-10-1009:58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2023-09-2709:53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2023-09-1510:49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2023-08-2209:41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2023-08-1809:14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2023-07-1817:59“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2023-07-1209:32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2023-06-2809:36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2023-05-3117:56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2023-05-2415:49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2023-05-1809:00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2023-05-1509:51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2023-05-0609:58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2023-04-2710:02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2023-04-2409:57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2023-04-1909:32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2023-04-0709:15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最新重庆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