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 > 重庆资讯 > 正文

重庆大足区将李氏骨科正骨术纳入“非遗”保护

发布日期:2016/4/21 1:02:05 浏览:636

采纳委员建议弘扬传统中医

重庆大足区将“李氏骨科传统正骨术”纳入“非遗”进行保护传承

“我们父子两代人的心血没有白付,在政协委员的积极呼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李氏骨科传统正骨术终于纳入了大足区‘非遗’名录进行保护”。4月14日,当重庆市大足区李氏骨科传承人李联文,从大足区政府网上看到区人民政府发文(大足府发2016第8号),同意将《李氏骨科传统正骨术》等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大足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时,往日的愁容变成了开心的笑容。

李氏骨科传统正骨术来历非一般

大足区政协委员周勇去年在调研中了解到,大足李氏骨科正骨术,已有近百年历史。民国时,在大足宝顶山下有一座寺庙叫“铁马寺”,其主持孙国一,俗名尹毓麟,20岁时,得舅父资助,考进西都中医学院,专攻骨伤科,成绩优异,毕业后为情所困,在四川新都县宝光寺出家当和尚,后到大足“跌马寺”。在长期的接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精湛的接骨术。由于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加之花钱少,愈合快,在当时宝顶、化龙以及周边铜梁、潼南等地声望极高,人称“活菩萨”。

李联文的父亲李至森,解放前,因为家境贫寒,为了生存12岁时到化龙铁马寺出家,法号“觉先”。他聪明好学,刻苦用功,深得孙国一主持的爱护,学医练功,得到了主持的真传。

解放后李至森还俗回家,做跌打医生,大家照旧喊他“李和尚”。凭借精湛的医术,李至森很快在渝西一带声名鹊起,还被江津卫校邀请去当了两年的客座中医老师。数十年来,在大足提起“李和尚”,老一辈人几乎无人不知。

子承父业传承传统中医正骨术

李联文自小跟从父亲学习骨科,练就了坚实的“童子功”。1981年参加工作,1982年到重庆二卫校学习,1985年去成都中医学院学习,回院后仍然跟父亲从事中医正骨工作,1992年又到重庆中山医院学习骨外科,2001年北京同仁医院学习骨外科,师从国内足踝外科专家张建中教授学习,骨节临床手术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回院后,在大足率先开展了膝关节植换,颈椎解压等高难手术,填补了大足骨外科的多项空白,连续三届获得原大足县科技成果奖。

西医手术已然成为看家本领,不过传统中医艺术也没有荒废。经过多年的实践,李联文说,原则上全身的断骨他都能用中医手法接上,像是压缩性脊椎矫正、粉碎性骨折接骨等,几乎无一失手。

由于李氏骨科正骨术,是从传统中医正骨术发展而来,选用传统的接骨手法整复骨折、脱位,小夹板外固定,内服中药,以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不开刀,不留痕迹。具有愈合快、功能好、花钱少、不留痕迹等特点,所以深受患者青睐。

后继乏人委员呼吁纳入非遗进行传承与保护

李联文介绍,传统中医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正骨手法的按、摩、推、拿、揉、捏、掐等手法,无一不是中医骨科国粹的精华。

“必须把传统中医精粹传承下去。”已过知天命年龄的李联文开始着急物色“接班人”。

子承父业曾经一度是李联文的愿望。但是他的儿子对学医不感兴趣,去年从重庆大学毕业后到上海从事建筑业。爱子情深的李联文选择尊重儿子的志向。

儿子不愿意继承父业,加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目前不少医院都已基本放弃了这一治疗,导致传承中医正骨术即将失传,李联文于是招收徒弟,并希望纳入非遗项目进行传承与保护。

周勇委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先后通过社情民意、提案等方式进行呼吁,并在去年11月向大足区政协提交了《关于将李氏骨科传统正骨术纳入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的建议》提案(2016第4号),建议文化委“非遗办”积极开展对李氏骨科传统正骨术的搜集、整理与保护工作,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与传承,以便今后用此技术造福于民。

区文化委收到提案交办件后,由“非遗办”立即开展调查、收集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论证,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论证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和审议,区政府3月29日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同意将《李氏骨科传统正骨术》等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大足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予以保护和利用。并在4月6日以大足府发(2016第8号)印发了相关文件。

作者:重庆市大足区政协周勇简晓丽

《重庆大足区将李氏骨科正骨术纳入“非遗”保护》相关参考资料:
非遗传承人补助、非遗传承人、非遗 文化、非遗馆、江西 非遗、非遗传承路在何方、非遗博览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人申报标准

最新重庆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